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陕西商标便利化改革成效卓著 地理标志脱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20-12-16|浏览次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0日讯  “1-9月,陕西共申请专利7.25万件,同比增长5.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万件,占全省总量的40.2%,专利结构持续优化;全省商标注册申请量12.6万件,商标注册量6.9万件;PCT专利申请量296件,同比增长45%。” 日前,记者随“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提质增效记者体验行”到陕西走访时,了解到陕西在商标质押融资、老字号的保护、地理标志富农等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十三五’期间,陕西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十二五’末的7.3件提高到13.6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和有效商标注册量分别突破5万件和45万件大关;有效地理标志商标达到139件,累计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6个,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核准使用企业达到246家。”

  商标质押融资5.6亿 专利权质押位居前列

  在商标质押方面,陕西西安怡康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无疑是走在了前列。“自2012年7月开始,我们与宁夏银行合作,启动商标质押工作,平均每年与宁夏银行进行一次商标质押”。该公司人力行政中心总监邹艳娜向记者介绍:“2012年我公司处于发展初期,企业资产较少,商标质押无疑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全新的渠道。”

  作为西北医药龙头企业,怡康医药立足企业商标保护和知识产权维护,通过商标质押的方式来体现企业的品牌价值,同时也为该公司的发展融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标质押后,我公司融资贷款金额从早期的2000万元增至3000万元。经过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目前我公司商标价值为1.2亿元”。邹艳娜很开心。

  对于商标质押带来的红利,陕西东东包餐饮食品有限公司的贺伟也很有感触:“受疫情的影响,餐饮行业比较艰难。我们也使用商标进行了质押融资。现在,我们公司不但走出了困境,还把质押资金提前还清了。”

  在陕西商标受理窗口走访时,记者见到一位女士正在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证”手续。“这次来窗口是为陕西磨工坊油脂有限公司领取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证的,他们的商标质押了160万元,现在流程走完了,贷款就要下来了”。她是咸阳一家融资担保公司的办事员,“我们公司还担保了其他几家企业的商标质押业务,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越来越熟悉了。”小姑娘还有点害羞。

  近两年来,陕西商标权质押金额达到5.6亿元。目前,该省融资金额从2016年的15亿元提升到2020年前10个月的35亿元,全省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数和受益企业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加强保护支持老字号 振兴品牌焕发新活力

  被誉为“西秦一绝”的陕西西安盛志望麻酱酿皮,是一家名符其实的老字号。它创始于1896年,历经三代人经营,至今已传承100余年,其面皮传统制作工艺已入选西安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注册商标“盛志望”于2013年荣膺陕西省著名商标、西安市著名商标荣誉称号;2019年获评西安市商务局首批西安老字号。

  “我跟我父亲10号才从上海回来,有幸以陕西一个老字号的头衔参加了今年的‘进博会’,我们感到非常的高兴与荣幸”。陕西西安清真盛志望麻酱酿皮铺的盛刚很是自豪:“展会期间,各级相关领导都去参观,我父亲非常激动。得益于注册商标的保护,得益于西安老字号的头衔,我们迎来很好的发挥发展……”

  “最大的益处,我们在2015年,自主研发出可以说是凉皮界全国首创的‘鲜湿凉皮’保湿保鲜专利技术;其真空灭菌包装,可以保鲜18天,保质期最高能达到48天;无需蒸煮,开盒即食”。盛刚向记者侃侃而谈:“在野外,西藏拉练、拉力赛等,包括朋友带到阿尔卑斯山上,到美国、马来西亚等国,甚至是沙特那种很高热的环境中,都能食用。”

  作为西安清真饮食业中的翘楚,盛志望麻酱酿皮以其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和祖传的调料配制秘方,形成了“酸甜香辣麻酱醇,入口缠绵筋而釀”的独特风味,被食客们赞誉为“西秦一绝,中国快餐”,并行销美国、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陕西多措并举,不断深入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培育高知名度商标品牌。特别是加强老字号知识产权的保护,引导和支持老字号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加强专利申请,为老字号焕发活力、振兴品牌添油加力。

  地理标志脱贫又致富 助推乡村振兴与发展

  “我们志丹因其独特的地貌,生长着一种名叫地椒的植物,羊长期吃食后会使其肉膻味大减;我们在做羊肉时,会再加入地椒,膻味就没了,而且肉味更加鲜美”。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九月红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虎虎表示, “‘志丹羊肉’是我们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其独特风味销路越来越广,现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打开了市场,销量大幅提高。”

  白虎虎继续介绍,“我们目前生产的小米品质优良,合作社每年将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亩以上,采取订单收购(3元/斤)的方式,向农户提供种子,并由延安市小杂粮产业技术联盟专家指导,统一生产标准(每亩投入农家肥1200斤,锄3次),并用传统石碾子加工,实行了纯天然、无公害的种植与管理。”

  据了解,该农民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以“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帮扶116户农户,主要经营“志丹羊肉”、“延安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一条集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咨询、溯源体系建设、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营销渠道,实现了“农资、技术、培训、品牌、销售”的五统一。不仅拓宽了陕北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而且拉长了产业链条。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趟出了一条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柿子红了,农民笑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这句话成为我国著名柿乡—陕西省富平县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其“富平柿饼”成了一张闻名海内外的金字名片。

  在“富平柿饼”的主要产区曹村镇,记者见到了一扇一扇的“柿饼墙”迎面扑来,场景特别震撼。

  “‘富平柿饼’地理标志商标是2018年注册成功的,在这之前,市场比较混乱,我们的柿饼大概10元左右一斤,也就惠及我们大渠村,58户;加入地理标志后,大概15元左右一斤,而且因为名声出去了,我们的销路也越来越广,销量越来越高”。富平县渭鸿金果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全向记者介绍:“除了我们大渠村,现在还惠及曹村镇大王村、尚书村、中沟村、红河村的372户1000多人。其中,我们与山区贫困村大王村签订了柿子产业指导帮扶协议,帮助他们进行技术指导,签订年回收柿农100吨鲜柿子协议。并吸纳尚书村、中沟村、红河村102户367人的资金入股我们公司,每年公司再以每村4万元资金入股分红,三村共计12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户的贫困问题。”

  作为扶贫对接单位,该公司还组织贫困户开展电商培训,利用互联网+农产品进行创业增收。2019年10月曾邀请知名微商团队、电商平台对接“富平柿饼”,帮助贫困户销售柿饼310吨。目前,富平县有1810户贫困户栽植了4778亩富平尖柿。

  “老一辈人说柿子不成林,大多是在房前屋后或者田埂地头栽种上几棵,够自家人过年吃,当时没人靠它发家。可如今,家家依靠柿子树,每户年收入一二十万元,有的甚至更多。现在,这小小的柿子,已变成了我们富平县一个大产业。”张文全特别感慨。“我们不但要让乡亲们脱贫致富,还要让他们过上小康生活!”张文全觉得任重道远,但他信心坚定。

  在陕西西安临潼区的一个仓房里,记者看到一箱箱的火晶柿子、一摞摞的石榴正在整装待发,箱子上已贴上了发往北京海淀、山东济南、广东佛山等全国各地的快递名单,车子进进出出一派忙碌。

  临潼石榴在西汉张骞从西域带入后就开始种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以“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等特色位居全国五大名榴之冠。白居易曾写诗赞美“日照血球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而临潼的另一大特产火晶柿子,则因“晶莹剔透、艳丽如火”而故名。其“汁多无核、皮薄似纸、鲜美甘珍”,酸度极低,吃起来很甜,被誉为“最甜的金果”。

  “水晶柿子最核心的产区就在骊山山区、兵马俑的东南角,这里是最正宗的品质最好的,皮薄一揭就光了”。陕西西安临潼区惠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门立社向记者数着火晶柿子的好处:“这里产的水晶柿子无丝无核、瓤细沙甜,不但可以吸着吃,当地人没母乳时还能把婴儿喂活。”

  “以前这些东西都没人要,有人要也就3-5毛钱一斤。加入国家地理标志后,能卖到4-5块多钱一斤,翻了10倍多,而且都是通过网上往外卖”。该公司配送中心经理文兴利也兴致勃勃地介绍:“我们公司在临潼200多个自然村,设置了300多家服务社(站),所有的村庄都覆盖了。”

  “加入地理标志后,柿子和石榴的销量每年能达2000吨左右”。门立社继续介绍:“我们现在服务210个村子,基本惠及了临潼所有地区。针对贫困户我们还上门服务,并且提价20-30%收购。”

  地理标志产品让小小农产品身价倍增,依托地理标志,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满珠)

Copyright © 2020-2030 陕西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主办:陕西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维护:陕西昭阳云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陕ICP备130041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957号